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全方面落实对粮食、油料、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逐步形成稳定规范的制度。根据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需要,统筹研究重要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强农惠农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生产能力倾斜。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较低收购价政策。农业设施的建设应大力推进“绿色”和“低碳”农业生产方式,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加强利用。福建物联网农业设施排名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但是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很多成熟的蔬菜基地没有额外补贴,农民自己购买优异的覆盖材料,取得良好的效益。有些地方相关单位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多数效果很好,但也有相关单位包办购买材料搭建设施,也不乏购买到劣质产品,这样就达不到理想效果。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5796万亩,农业部规划2020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7500万亩,这个规划是稳健可行的。佛山戈壁设施农业用地农业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地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优化。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在国际的称谓上,欧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这一概念,美国等通常使用“可控环境农业(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一词。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较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一定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面积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较有效技术工程。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是指集中在设施农业领域,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的紧密联系、密切相关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企业以及与其发展相关的农业推广部门等支撑机构、组织,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形成有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团体,是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是产业集群模式在设施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中的创新。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是以设施农业为中心,拥有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设施农业专业化的相关企业、基地及机构作为支撑,由生产基地、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市场及推广部门形成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群体。农业设施的使用需要遵循严格的管理规范和生态环境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果的达成。
旱涝灾害重,一直是我国农业的心腹大患,必须下决心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之后一公里”问题。2010年将安排862亿元资金,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山丘区塘堰、水窖等建设改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农业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需根据地域和需求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研发和使用较合适的设施种类。茂名市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方案
农业设施的使用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素质和效益。福建物联网农业设施排名
为改变设施农业发展的不足,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设施农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意味着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从务农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农业增值空间,赋能乡村振兴。设施农业能干什么?“一号文件”提出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蔬菜、肉类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手段方式,设施农业需要充分发挥反季节保护地生产栽培优势,为市场提供特色鲜明,多样化、优良品质化的农产品。同时,还需重点实施设施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保障措施,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福建物联网农业设施排名